(资料图)
中国江苏网6月26日南通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何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南通市崇川区新城桥街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戏曲、非遗技艺、传统习俗等传统文化传习为抓手,融通传统文化与当代实践,释放群众传承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持续增强文化自信。
还原精神原乡,守住文化自信根脉
传统习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独特的历史价值,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和文化脐带,也是凝聚文化共识、推进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新城桥街道以习俗节庆为纽带,每年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群众性文化传承活动,让群众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传承好每一个传统习俗文化,守好文化自信根脉。今年端午节期间,辖区群众积极参与包粽子、颂屈原、做香囊、唱经典等端午民俗活动,全方位感受端午文化的原味魅力,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街道还把“书香阅读”与传承二十四节气结合起来,让群众在书香中品味节气文化。
挖掘时代价值,汇聚文化自信动力
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新城桥街道依托南通博物苑、白雅雨故居等文化遗产,挖掘士负国家之责、尚公重义、百孝为先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大力推广宣传,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滋养作用。以张謇廉洁奉公的故事为宣讲素材,开展道德讲堂、张謇故事大家讲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廉洁文化“社会生态”。结合传统孝爱文化,以爱国、诚信、敬业、友善为标杆,每年评选表彰最美家庭和最美书香家庭,为居民树立榜样示范,以优良家风带动民风社风向上向善。
形成特色品牌,激发文化自信活力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赋予其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文化风采。新城桥街道挖掘非遗雕刻、梅派戏曲等文化宝藏,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形成特色品牌文化。百年文脉伶工学社推崇老戏新演,将革命文化融入经典戏曲,不断推陈出新,塑造“百姓戏台周周演”戏曲文化品牌,并成功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通朱宇红木雕刻艺术馆赓续传承非遗雕刻技艺,创作的《九龙宝舟》《家》《丹凤朝阳》等作品先后8次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之道。(席海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