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市近四年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成为中国硬科技高地,板块上市公司数量由25家扩容至530余家,总市值由2019年末的8809亿元增长至7.2万亿元。
回望2019年7月22日,25家公司在上交所鸣锣成为科创板首批企业,包括“001号”华兴源创(688001.SH)、半导体材料股安集科技(688019.SH)、锂电正极材料股容百科技(688005.SH)、刻蚀设备股中微公司(688012.SH)等。
首批科创板企业在当时被市场认为是质量过硬、底色十足的科技公司。四年后,有的公司IPO融资后,业绩规模一年一步台阶,增势稳健,有四成公司股价累计翻番;但也有的整体规模变化不大,甚至大幅下滑;更有公司的董事长近日被监察委留置……
【资料图】
半导体、新能源企业成长显著
统计显示,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合计IPO融资370.18亿元,其中10家公司此后实施过定增融资,合计再融资金额为193.9亿元,即这些公司上市至今合计融资564.08亿元。
其中,中微公司2020年定增募资82.07亿元,为首批公司定增规模之最。嘉元科技(688388.SH)、天宜上佳(688033.SH)、西部超导(688122.SH)3家公司的定增金额均超20亿元。
(25家首批公司股价累计涨幅TOP10)
从上市以来的股价累计涨幅(包含首日涨幅)来看,25家公司中有10家股价累计翻番,安集科技涨幅第一,达646.8%;铂力特(688333.SH)、中微公司、西部超导涨幅均超400%。累计下跌的公司有4家,新光光电(688011.SH)累计跌35%,涨幅垫底;天宜上佳、方邦股份(688020.SH)、福光股份(688010.SH)的跌幅不到10%。
业绩方面,25家公司的业绩规模维持增长,2019年~2022年的合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02亿元、94.67亿元、106.1亿元、124.32亿元,算上2023年一季度盈利20.58亿元,25家公司四年又一个季度合计盈利428.69亿元。
细分行业来看,25家公司中有4家半导体芯片公司:安集科技、中微公司、乐鑫科技(688018.SH)、澜起科技,涵盖材料、设备、设计环节;容百科技则来自新能源,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这5家公司营收规模都在上市后实现长足进步,但需要看到,因4家半导体公司所处行业环节不同,在周期下行期间,各自的盈利能力也出现分化。
中微公司与澜起科技的发展相对更出色,前者从事半导体设备环节,主营产品刻蚀机不断放量,推动营业收入由19.47亿元增长至47.4亿元,归母净利润由2019年不足2亿元增长至11.7亿元。
澜起科技从事内存接口芯片、内存模组配套芯片,过去四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式增长,归母净利润由9.32亿元增长至13亿元。但受宏观环境影响,今年上半年服务器及计算机行业需求下滑,澜起科技面临行业去库存的压力。此轮去库存周期何时能结束目前仍不明朗,有行业分析预计可能还会持续1~2个季度。
安集科技的主要产品为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分别为2.7亿元、7618.2万元,2019年全年这两项数据分别为2.85亿元、6584.6万元。
乐鑫科技也在经历周期下行期的业绩阵痛,公司主营产品为WiFi MCU芯片,受周期下行影响,其2022年归母净利润跌破1亿元关口,上年同期为1.9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年内AI、半导体概念炒作,澜起科技、安集科技股东开始频繁减持。安集科技6月26日公告显示,控股股东Anj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于5月19日通过询价转让减持228.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于6月26日通过询价转让减持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4%;其持股比例由37.04%减少至31.01%。
大基金对安集科技的减持也在进行中,4月14日~6月20日,该基金合计减持公司股份98.6万股,套现2.27亿元。
截至6月16日,公司股东中国电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嘉兴芯电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持有的安集科技股份由1.43亿股减少至1.31亿股,持股比例由12.61%降至11.52%,按照减持期间股价均价65元计算,两家股东合计套现7.87亿元。
容百科技成为首批25家公司中营收、净利规模增长第一,营收由约42亿元增长至301亿元,归母净利润由不到9000万元增长至13.53亿元。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建成20余万吨的正极年产能,包括湖北鄂州、湖北仙桃、贵州遵义和韩国忠州四大正极材料基地。
新光光电业绩“变脸”、募投项目不及预期
25家公司整体净利润增长掩盖了个别公司上市后的业绩“变脸”,新光光电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9年,新光光电的营收净利双降,分别同比下滑8.04%、16.76%。2020年~2022年,新光光电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为亏损,且亏损金额逐年上升,分别为198.65万元、1905.3万元、4036.52万元。2022年,新光光电营业利润也出现了亏损。今年一季度,公司经营状况没有好转,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673.08万元、1028.43万元。
新光光电IPO募资9.52亿元,而其上市以来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约3167万元。公司主营业务分文未赚的同时,还存在募投项目建设缓慢的情况。根据招股书,新光光电的4个IPO募投项目中,截至目前,仅补充流动资金一项基本使用完毕,预计投入2.5亿元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批产线升级改造及精密光机零件制造项目”(下称“光机电一体化项目”),只投入了41.78万元;拟投入2.3亿元的“睿光航天光设备研发生产项目”(下称“睿光航天光设备项目”),已投入1.05亿元;研发中心建设预计投入1.35亿元,目前只投入了2023万元。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新光光电的光机电一体化项目和睿光航天光设备项目,原本预计达到可以使用状态日期为2023年7月,目前均已变更为2025年12月。投资者疑惑的是,这是否意味着2026年之前,新光光电的业绩不会有起色。
另外,福光股份、方邦股份上市次年均出现了明显“变脸”情形。福光股份今年一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1293.07万元,已连续五年又一个季度同比下滑。方邦股份连续四年又一个季度业绩同比下滑,其中2022年至2023年一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约1亿元。
交控科技董事长被实施留置
6月26日晚,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交控科技(688015.SH)突发利空,公司发布公告称,当日收到安徽省天长市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留置通知书》,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法定代表人郜春海个人实施留置并配合调查。
这是今年以来科创板首次出现董事长被实施留置的情况。6月27日,第一财经记者致电交控科技,电话未能拨通。根据公告,郜春海被留置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交控科技表示,在郜春海留置期间,由副董事长邓爱群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由副总经理王伟代为履行公司总经理职责。
交控科技2022年年报显示,郜春海现年53岁,直接持有上市公司1807.04万股,持股比例9.61%,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022年的税前年薪为165.38万元。
交控科技IPO发行价格16.18元,募集资金6.47亿元。2022年以来,公司业绩出现了不小幅度的下滑。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4.68亿元,同比下降4.43%;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下降21.1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减少29.32%。
今年一季度,交控科技业绩进一步下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下降23.95%;归母净利润1012.22万元,同比下降53.8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只有120.12万元,同比下降91.47%。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