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肚子有点膨胀,手边奶茶放一放,今夏在龙岗相聚,唱起来六十六句……” 8月19日,龙岗健康活动月原创主题曲《健面吧,在龙岗!》正式发布,“健面吧,在龙岗!”2023年龙岗健康活动月暨健康科普集市活动在龙岗红立方青少年宫一楼青云广场热闹开放,活动由健康龙岗行动推进委员会指导,龙岗区卫生健康局主办,龙岗区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及各卫生健康单位承办。
健康科普集市 在体验中把健康带回家
(资料图片)
在深圳,每年8月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健康活动月,今年,健康龙岗行动推进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在盛夏8月面向市民免费推出43项系列健康主题活动,健康科普集市活动就是其中一项。
健康科普集市活动现场设置“救”在身边、吃动平衡、乐在其中、为爱而生、头等大事、“柱”你健康、心“慢”意足、“职”为“健”你九个健康摊位、一个义诊区、一个舞台区及“荷”你相“健”打卡拍照区。在这里,市民可以体验热闹非凡的健康集市活动,收获健康知识,还可以通过健康游戏互动进行盖章打卡,兑换健康文创,把健康带回家。
活动吸引了近千人参与,市民通过答题,游戏及实操等,在体验中获得了健康知识。“现场很热闹,孩子玩得非常开心,答对了健康题目还拿到了儿童牙刷,希望孩子今天回去之后能坚持早晚刷牙,养成健康好习惯。”不少市民在现场表示,活动举办得很有意义,可以在各个摊位学到不同的健康知识。
“心肺复苏按压的频率是11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是5-6厘米……”在“‘救’在身边”摊位,龙岗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现场教市民学习急救知识。很多市民现场学习了心肺复苏术,了解了“救命神器AED”。同时,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乐在其中”摊位摆出十几味香料,现场指导市民DIY制作中药香囊;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摊位搬来了“分娩阵痛”体验机器,现场不少男士驻足体验;龙岗区人民医院“吃动平衡”由医护人员带领着市民一同运动,完成相关动作即可获得健康文创;龙岗区骨科医院“‘柱’你健康”通过拼接脊柱模型为市民介绍青少年脊柱侧弯,现场还有专家为孩子进行脊柱侧弯筛查;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头等大事”摊位为市民科普了预防儿童口腔问题及儿童近视等儿童五官健康知识。
“水痘疫苗一共要接种几次?”答案是“两次”。在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你所‘疾’”科普专区,可以通过猜灯谜,学习传染病相关问题,只要回答正确,就可以盖章,获得健康文创;在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心‘慢’意足”摊位答对关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四大基石相关问题,即可获得一份健康文创;龙岗区卫生监督所“‘职’为‘健’你”摊位,为市民科普预防中暑及就等劳动者职业健康知识。
现场还设置了义诊区域,来自龙岗中心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龙岗区骨科医院、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的七位专家为有需要的市民进行义诊。
现场,市民只需要集满五个以上的章,就可以在流动照相馆拍照留念,留下属于你的健康一刻;在健康杂货铺,摆满了年少有知、言而有“性”“解”烟杂货铺等龙岗往期健康促进项目健康文创产品,市民只要扫码打卡,就可以获得文创产品;在“荷”你相“健”区域,可以通过答题获得荷花、莲蓬,体验当古人的浪漫遇上今天的健康素养;现场舞台区域同时邀请了“银发少女团”等嘉宾进行现场表演助兴。
健康龙岗志愿服务队全面升级 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深圳是“志愿者之城”, 红马甲遍布城市每个角落。健康科普集市活动现场也不例外,你在这里随时都可以看到红马甲的身影。
早在2019年,龙岗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健康促进团体志愿者队,这支队伍由龙岗区医疗卫生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和市民朋友们共同组成,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开展健康促进志愿活动。今年8月,这支队伍升级为健康龙岗志愿服务总队,11个街道支队加入,他们将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健康宣传、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管理等健康志愿服务。
当天,健康龙岗志愿服务队进行了全面升级,龙岗举行健康龙岗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来自平湖街道、布吉街道、吉华街道、坂田街道、南湾街道、横岗街道、园山街道、龙岗街道、龙城街道、宝龙街道、坪地街道11个街道健康龙岗志愿服务队代表接过旗帜,正式开启健康龙岗志愿服务的序幕。
据介绍,健康龙岗志愿服务队伍将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通过构建健康龙岗志愿服务工作网络,整合全区卫生、教育、安全、环境等健康龙岗行动各成员单位相关志愿服务资源,推动健康龙岗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努力为居民提供高品质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预防重于治疗,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为了辖区居民的健康,龙岗区紧扣“健康龙岗”战略部署,对标“病有良医”民生幸福标杆,围绕“建医院、引团队、强社康、治未病”,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等,全面推进健康龙岗行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推动龙岗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李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