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交易实况》报道,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农业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升,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30个。乡村建设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制修订一批乡村建设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国家层面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左右。标准化示范作用显著增强。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等。
农业农村领域的标准化有什么特点?全产业链标准涵盖哪些环节?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
胡冰川表示,农业农村领域标准化的一大特点是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农产品往往要考虑水肥气热等条件,比如同一棵树上的苹果受光和热的条件不同,大小也会有所区别,有一定随机性。全产业链标准是指对不同阶段的标准进行集成和系统化,具体包括农业生产、加工、仓储、包装等环节。比如从苹果种苗开始,到生长、收获、分选、加工、包装,再到流入市场,在全过程中构建起融合协调统一的系统,既能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也有利于提升优质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消费者体验。
胡冰川提到,这一过程需要更多整合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包括现代农业的组织形态,比如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要让供种、施肥等农业生产上游环节与下游的加工标准接轨,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标准化质量水平。
聚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方案》部署了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多项任务,还提到推动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预制菜等新业态相关标准研究。胡冰川表示,这些流行的新业态受市场选择和偏好影响,更新速度非常快,很可能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出现标准本身滞后于产品的情况。因此在研究时,要把握好相应产品的特征,对其市场发展规律进行科学预判。另外还要注意到,一些非标农产品、预制菜的消费存在较大区域差异,相关标准的制定要进一步研究。胡冰川认为,新业态的相关标准目前还处于技术储备和科学研究的前期阶段,随着市场进一步发展和业态的成熟,后续可能会有所跟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