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滨州市立足“三支一扶”基层项目实施,全方位打造“支滨扶建”项目品牌,2022年创新开展“支扶管理提升三年行动”,从培训提升、骨干培养、班委组建、关爱加力、平台搭建、能力保障、风采展示、品牌创建等八方面打出组合拳,2023年再密集推出“支滨扶建”十大行动,全链条构建“支扶”支持激励体系,引导和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新创业。
岗位募集行动。提早统盘考虑,严格执行政策。统筹县域事业单位岗位,在有编制和岗位空缺的前提下,确保每年每个乡镇有2个岗位用于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计划。2023年度征集岗位计划147个,同比增长52个百分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班委重组行动。强化“支扶”自我管理,以县域为单位,构建“辅导员+班委制”管理模式,统筹期满转编、新招募人员入职因素,动态优化“支扶”班委人员构成;落实“支扶”班委工作规则,挖掘工作亮点、成效,创新性开展工作。
导师优选行动。健全“支滨扶建”传帮带机制,推进“支扶骨干”、“支扶先锋”培养活动开展。优先配强帮扶导师,创新帮扶路径,注重帮扶效果,开展结对帮扶“新型学徒制”优秀案例选树活动,2023年选树优秀帮扶案例5个,优秀帮扶导师5人,全力打造滨州特色“新型学徒制”。
基地轮训行动。打造就业育人实践基地,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活动。依托“支扶”教育实践基地,建全联动培训机制。创新实施“365”培训行动:实现“课堂+现场+实训”3种特色培训模式,“理想信念、支扶精神、党性教育、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实践指导”6类培训内容,“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沉浸式”5大培训方法的有机统一。
论坛开拓行动。鼓励“支扶青年”立足自身岗位,探究乡村振兴之策。总结第一届“支扶青年”共话乡村振兴活动成果,开展第二届“支扶青年”共话乡村振兴展演活动,全力办好“展演擂台”演练场,多渠道助力高校毕业生锻炼成长。
典型引领行动。结合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支扶先锋”、在岗优秀“三支一扶”毕业生评选,广泛宣传“三支一扶”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先进事迹、经验做法。通过支扶故事、微视频、微电影、衍生品开发等形式,推出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优秀案例,立体展现“支扶”风采。
能力提升行动。以业务测试、练兵比武、知识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在岗“三支一扶”业务比拼,督促支扶青年学业务、比技能,提升在岗“三支一扶”自身素质能力。建立在岗“三支一扶”能力提升档案,每季度进行综合评定,表现突出的,择优推荐跟班学习和外出交流。
启航赋能行动。开启新招募“三支一扶”毕业生赴基层服务出征仪式,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团队荣誉,全力打造朝气蓬勃的“支扶团队”。对标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支持通过组团、联盟形式开展交流合作,鼓励“走出去”外出交流学习,全面提升“支滨扶建”知名度与美誉度。
就业反哺行动。将在岗186名“支扶青年”纳入就业育人工作队伍,开展“支扶青年”促就业活动。创新开展“支扶工作的一天”、“支扶进校园”活动,加强职业生涯引导和正确择业观塑成;优选“支扶先锋”,形成政策宣讲团队,开展就业政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目前开展各类活动80余场次。
关爱加码行动。聚焦人文关怀、健康安全、培养使用,及时推选符合条件的“三支一扶”人员担任乡镇团委正(副)书记、河(湖)长助理、林(场)长助理等职务。建立“支扶”学生基层成长联系服务机制,每年不少于2次定期工作座谈。常态化开展“中秋”“春节”“元宵”走访慰问全覆盖,密持久推动关爱加码。
“十大”推进行动,是打造“支滨扶建”项目品牌的重要内容,更是落实市委“大干2023”要求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滨州人社部门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紧扣“创业渤海·乐业滨州”主题,不断强化“支扶”品牌引领,倾心打造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全面助推“三支一扶”事业发展再攀新高。
标签: